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国内织染研究现状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国内织染研究现状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清代内务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?
说到内务府,就不得不说到奴才,它就是一个奴才扎堆的地方。
皇太极是满清的第一任皇帝,皇帝日理万机,内务府负责处理皇帝的私事。因此,内务府的雏形是在崇德年间形成的。
清军入关以后,接手了前朝遗留下来的太监体系,包衣阿哈是家生的奴才,太监是体制内的奴才,奴才相见,分外眼红。
当时呀,包衣阿哈们应该是底气十足的,再怎么样,他们都是从龙入关的奴才,不怕别人抢饭碗。而明朝太监们呢?内心几乎是崩溃的,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居然有那么庞大的一个群体等着和他们抢生意!
包衣阿哈和太监争着给皇帝干私活,矛盾主体的双方是十分明确的,然而,首先出手暴击太监们的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群体,这个群体名叫明朝降清的旧臣。
降臣不是个光彩的称谓,有血性的会慷慨死节,有底线的是隐世不出仕。即使汤斌,死后谥号文正,因为奉清室过早,他是顺治九年的进士,早年也多遭时人的诟病。清初,关内对清廷的认可,大抵三藩之战后是一个分水岭。降臣那类无缝对接的节操,出面上书清廷“谨防阉寺之祸”,其居心也多侧出于投机和对阉党的恨惧之意,不可拔高其行动出发点。
降臣之较于太监,其实应无优越之心。纵看上下二千年,科考文官相当于统招统分生,勋贵是内招生,太监怎么亦可称之为特长生。总之,大家归类于皇帝的工具人,不能搞性别歧视,不能单练太监,不能上纲阉寺之祸,因为也有文官之患、勋贵亡国、后宫变乱。
内务府是清朝独有的机构,其他朝代都没有这个机构,有趣的是内务府工作的人数有三千人,比户部还多了十倍不止,如果仅仅从这个方面来说的话,内务府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构,内务府的主要职能就是管理皇家事务,可以说皇家的一切都是他们来办,来处理的。
比如皇家日膳,服饰,库贮,礼仪,工程,警卫,甚至是皇家的牲畜,农庄都是他们负责,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他们负责,内务府的主要机构是七司三院。七司分别是,广储,都虞,掌仪,会计,营造,慎刑,庆丰。三院分别是上驷院,武备院以及奉宸院。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广储司,他们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等物。
值得一提的是宫女,太监,以及大家所熟悉的敬事房都是由内务府大臣管理的,辛亥革命之后内务府依然得到保留,他们依然为皇家服务,一直到溥仪被驱逐出去后,内务府彻底消失。内务府是顺治帝定都京城之后专门设立的机构,目的就是让他们管理宫禁事物。如果能够在内务府里面混上个一官半职那可就滋润了。
因为他们管理的皇家事务,有太多的机会给自己捞好处,至于大家在影视剧中看到说内务府的总管是太监,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,太监不可能管这个的。内务府总管官拜二品,这个职位的人肯定是皇帝身旁的红人,内务府总管是肥差,这个谁都知道,皇帝也知道,所以如果不是皇帝特别宠信之人,是混不到这个位置的。
曾有史学家戏称,当了内务府总管想干净都不行,无数个想巴结的人,而且只受皇帝管控,说得难听点,只要皇帝同意,全天下的钱都是紧着内务府来用。道光皇帝曾经想吃一碗汤粉,内务府说吃一年汤粉得五万两银子,实际上这玩意大街上一碗才两个铜板。
内务府是清代一个特殊机构,一共三院七司,掌管皇家一切事物。只要是皇上家需要的,他们一并负责,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项,物质服务、人员服务和财政服务,而且内务府旗下的人,还可以充任朝廷中的官员,有很多要职,基本为内务府包衣出身的官员把持。
物质服务,皇家的一切吃喝用度,都是由内务府提供。比如御膳房,自隋唐以来,一直都光禄寺负责宫廷饮食,但清代则一改前朝旧制,专门责成内务府成立御膳房,所有管理、烹饪等人员均有皇上最信得过的内务府包衣出身的人员担当,并且实行世袭。再比如清代官窑瓷器,均出自内务府造办处,特别是雍正以后,形成了固定的制度,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清代官窑,无论是青花、珐琅彩,都由内务府人员督造,乾隆时著名的督窑官唐英,便是内务府九江关的郎中,监管督办窑务。
(清末选宫女的照片)
人员服务,宫廷所用的服务人员大量来自于内务府包衣旗人。比如宫女都是内务府旗人子女,每年一选,进宫服务十年,大约22岁到25岁之间出宫。比如嬷嬷,这是比较高级的仆妇,就是幼年皇帝或皇子的奶妈和保姆,曹雪芹的曾祖母,便是康熙的保姆,他们家正是内务府正白旗佐领下人。当然,还有一些低级仆妇,比如精奇妈妈、水上妈妈,这也都来自于内务府旗人,干的是宫里的一些粗活。此外,宫廷侍卫也有很多均来自于内务府旗下人。
财政服务,与历代不同,清代皇帝想花钱,并不需要挪用国库,有内务府向他提供财政支持。内务府掌管着皇家大片的庄园,而且各交通要道的关税,乃至海关关税,都由内务府把持,并且,内务府还通过开当铺、开买卖,进行资本运作,为皇帝的生活进行经营。赖惠敏老师的《乾隆皇帝的荷包》对此有着非常详细、深入的阐释。
此外,内务府旗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,可以通过世袭职务成为官员,并得到提拔,清代有很多官高一品的大学士都是内务府的包衣出身。而且像苏州织造这样的织造官、两淮盐政这样的盐政官员,大部分都由内务府出身的旗人来承当,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不就是江宁织造嘛。而且由于这些人都是“天子家奴”,比较受皇帝的信任,他们还有秘折上奏之权,对地方督抚还起到了很大的监督作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内织染研究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国内织染研究现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