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古时候布料颜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时候布料颜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国古人穿的衣裳是什么颜色?
古代颜色和地位息息相关,最初是根绝布料染色的难度来决定贵贱的,比如白色难高贵,因为漂白相对容易,而越难染出来的颜色,就越高贵。再后来,从周开始讲究五行,颜色往往和五行挂钩,比如黄色到了明清时成了皇家颜色,但宋朝皇帝都穿红色,隋唐穿黄,秦始皇穿黑。这些颜色都是因为朝代的五行属性,火主红,水主黑。
老百姓的服装颜色也有变化,最早紫色是不入流的颜色,只有贫民才会穿着。直到春秋时期,紫色完成了第一次逆袭,据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记载: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非常喜欢穿紫色的衣服,于是全国上下都跟着模仿,导致紫色布料奇货可居,五匹普通的布也换不来一匹紫色的布。(“齐桓公好服紫,一国尽服紫。当是时也,五素不得一紫。”)
到了魏晋时期,崇尚紫色的道教发展成熟,紫色也随着统治阶层对道教的推崇,地位迅速上升。南北朝时期,创立了五等官服制度,紫色位列第二,地位仅次于红色。到了隋代,紫色正式超越朱色,也就是大红色,跃升为百官常服的首选服色。唐代则规定: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紫色官服。自此以后,紫色就变成了代表地位尊贵的颜色。
身穿红色或紫色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朝廷,于是,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,而能穿紫色就是三品以上的高官。所以,后来人们就用“红得发紫”来比喻那些官运亨通、仕
途畅达的人。
古代的衣服叫什么?
古代衣服的名称有鹤氅、深衣、绛纱袍、襕衫、马面裙等等。
1、鹤氅
鹤氅是汉服中的一种,又叫“神仙道士衣”,就是斗篷、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。最初的鹤氅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。后来的鹤氅, 表现为大袖 ,两侧开衩的直领罩衫,不缘边,中间以带子相系 。明代的鹤氅,和披风形制差不多 ,只不过有缘边多些,领子相合一些 ,比之褙子,袖子应更加宽大。
2、深衣
深衣属于汉服,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,把衣、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,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,因为“被体深邃”,因而得名。通俗地说,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,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(称为“衣缘”或者“纯”);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,雍容典雅。
3、绛纱袍
绛纱袍是深红色直领纱袍。始于周代,楚庄王绛衣博袍以治其国。汉明帝制定朱衣朝服,后世朝服则所谓进贤冠、绛纱袍,以纱罗为之,一直沿用至明朝。乾隆未取汉唐衣冠,仅吸收汉族帝王服饰的色彩和章法纹饰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时候布料颜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古时候布料颜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